推进法治建设 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布时间:2014-10-30 20:27:00 中国文化网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新华社28日受权全文播发习近平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说明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即着手研究和考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议题。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决定。2月,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启动。文件起草组在成立以来的8个多月时间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反复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全会决定。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中央责成文件起草组认真梳理和研究这些意见和建议。要推进法治的进程,须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从严立法”坚持党的领导。在立法活动中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方针政策领导,自觉地把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的方针政策经过法定程序,同人民的意见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转化成为法律、法规,成为国家意志,作为全社会都必须一体遵循的社会活动准则,并最终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它的实施。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法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专家相结合,又始终注意听取各种意见、特别注意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多谋善断,才能搞好;少数人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或者在少数人的圈子里打转转,是绝不会成功的。

  坚持服从并服务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新世纪新阶段的立法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体现、推动、保障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这是检验立法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

  “严格执法”执行法规或掌握标准时,不放松,不走样,,做到严厉、公平、公正。 执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严肃执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案,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执法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对发生的违法行为勇于纠正并依法处罚,不搞态度执法、关系执法、人情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公正司法”和谐社会不仅要靠道德的自我约束,还需要法律的强制约束,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指引,这也是现代国家必然的选择,这几年人民法治观念在加强,维权意识也在加强,但是在面对各类拆迁、医患、行政权力等案件时,都需司法机关公正公平的处理,因此,建立司法公正,是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重要作用,也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如果执法不公平,首先在一定程度上会丧失民心,正所谓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则失天下,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则家不成家,国不国!所以保证司法公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人守法”知法学法是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正确性是当家做主权利,发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需要。是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需要;是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要水平,促进自己健康的需要;是提高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需要;是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需要。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是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几代人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前进的道路上也必然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局面,就必须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各种破坏、犯罪活动能受到有力打击和有效控制,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能得到正确有效地处理。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最靠得住的办法就是实行依法治国。(文:婷女子)

编辑: 来源:中国文化网综合
0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