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的官商“人情”几时休

发布时间:2014-10-21 08:15:44 中国文化网

 

  10年受贿200余次,牵涉粮油、畜禽、餐饮等78家农企;千万“家产”中,受贿金额250余万元,另有810余万元无法说明来源。日前开庭审理的安徽省农委农业产业化指导处原处长金树芳贪腐案,揭开了官商“人情往来”的冰山一角。(《新华网》,10月19日)

  随着“10年受贿200余次、受贿金额250余万元、另有810余万元无法说明来源”这几组数据的最终落定案卷,贪腐官员金树芳的官途之路终草草落幕。翻看这位处长受贿、索贿记录,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位贪腐官员充满了“人情”味。金树芳在其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大肆玩味其所谓的“人情”,将手中的权力寻租,为争创龙头企业、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的农企,或设置心理门槛,或提供政策以外的帮助和关照,与商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看似充满“人情”味的交集中,揣着不可告人的权钱交易目的。而这样的现象在官场还为数不少,在采访过程中,就有个别商人和一些官员,对这样的潜规则采取默认或认同的态度,认为这是“人情”社会必然的产物。由此折射出的这种病态官商“人情”心态,不仅扭曲了官商的正常关系,更使官商交往充斥着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感,为官商勾结埋下了可能。

  政府扶持企业成长,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本身就是政府承担的一项经济职能,对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然受传统观念影响,个别商人总会希望拥有此类人情,个别的官员也希望有此类人情的商人。而商人有其行商之道,我们不能硬性规定,那么,要使这样病态的权钱交易“人情”没有生在的土壤,还须自身加强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加快法治社会建设步伐的同时,配合出台相关具体政策,让权力运行透明可信,让这样病态的官商“人情”退出江湖,将“不送礼,不好办”的潜规则从根本上纠正过来。(文/汪章)

编辑: 来源:中国文化网综合
0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