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要符合群众“口味”

发布时间:2014-10-21 08:13:46 中国文化网

 

  当前,各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陆续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一项好的制度不仅要传递广大群众意愿和要求,还要反映社情民意,制度实不实,得看它是不是背离群众“纸上谈兵”,这就要求制订制度既有“下得去”的调查研究,又有“上得来”的群众意见建议。

  建章立制,要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都是在突出查找“四风”问题,但是各地存在这些问题原因、性质和特点却不尽相同。因此,要结合本地、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章立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建章立制的作用。要紧贴基层,符合基层工作特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所以建章立制必须要符合基层工作的特点,要紧贴“地气”。

  建章立制,要广泛征求意见。各地所建立的规章制度不是“想当然”,也不是“一锤子买卖”,必须要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还要让群众来评一评、审一审。群众对规章制度理解了认可了,才会支持和拥护。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要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考虑进去,用群众观点制订制度,用群众方法使制度更加完善,真正从群众利益出发、从实际出发去思考问题,制定出的制度才能真正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才能使群众的亿元得到落实。任何脱离民意的制度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提高制度的水平。立足民意是制定各项制度的前提,也是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充分调研,不断听取民意,不断修改完善,才会让民意在各项制度中有更多的体现,这样接地气的制度一定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建章立制,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紧扣“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建章立制,以制度来保障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回应群众的诉求,不要一味求“多”,以“多”来定指标,验效果。不要闭门造车、自娱自乐,使制定的规章制度空洞无物。要建立多渠道群众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制度从群众中来,为群众服务,经得起群众检验。

  在群教活动第三环节建章立制过程中,只有多到情况复杂、矛盾尖锐、权力集中的地方发现问题,找准查实经常出现问题的具体表现,才能建立接地气、符合群众“口味”的制度。(文/婉秋)

编辑: 来源:中国文化网综合
0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