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热”席卷中国,古筝学习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家长们纷纷期待孩子能从小学好古筝,培养素质,陶冶性情。但孩子的耐心不够,坐不住,容易失去兴趣,甚至产生逃避厌烦的心理,这就成了家长的心病。
有着7年教学古筝经验的青年筝家王相铷认为,学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培养耐心非常重要,必须从孩子学筝的初衷、兴趣和方式着手坚强孩子学筝的毅力。
首先,要让孩子体会筝声之美。低龄儿童的认知程度不高,王相铷认为,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古筝的魅力所在,让孩子自己产生对学筝的兴趣。这就需要家长来引导孩子,多带孩子去听古筝的音乐会,或是让孩子多听多看有关古筝的音像资料,让孩子自然的接触并喜欢上这个乐器,而不是用强硬的态度去逼孩子学筝。兴趣永远都是学习道路上最好的老师。
其二,在选曲上,尽量让孩子弹奏喜欢的曲目。当前市面流行的儿童古筝教材,选取的练习曲目大多来自传统筝曲,对孩子来说并不熟悉其旋律。王相铷建议,在教学中让孩子练好基本功的同时可以加入一些孩子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演奏。每首曲子的演奏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法来完成,教师可以根 据孩子的学习程度,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改变其演奏技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在技术层面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其学筝的兴趣。
其三,选择孩子适合的上课模式。每个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有些孩子比较安静沉稳,能够比较自觉的进行学习与练习,有些孩子就天性贪玩,学习积极性就会相对较弱。王相铷建议,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程度,选择2人到4人的小班模式,结伴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适当的组织孩子们进行合奏或重奏,这样既能使孩子自觉的进行课后练习,又能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孩子们兴趣盎然,避免孩子们因学习枯燥而失去耐心。
其四,合理的调整教学频次。王相铷发现,如果孩子以一周一次或者两周一次的频率上课,很容易因学习内容过多、练琴状态过于松懈而忘记前一课的内容,回课的质量就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孩子和老师都会失去耐心。她建议孩子可以用“少吃多餐”的上课形式,缩短每次上课的时间,增加每周上课的频次,这样更适合孩子的记忆曲线,也更容易把课堂内容消化吸收,虽然这会增加家长的接送时间,但要学好一门乐器必然需要付出。
王相铷丰富的古筝教学经验,源自她深厚的专业底子。她自8岁开始跟随莫鑫玉老师学习,后师从浙江筝派传人盛秧副教授,期间先后受到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蔚老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林玲老师、沈阳音乐学院教授杨红老师、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古筝演奏家周展老师等名师的多次指导。2014年考入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筝演奏方向艺术硕士学习,将于5月18日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个人毕业音乐会。
在学习和演奏古筝的十几年间,她获奖硕果累累。曾获2010年香港国际江南丝竹比赛一等奖、2011年新加坡华人艺术节比赛荣誉金奖、2012年首届国际古筝大赛专业组银奖、2015年获中日青少年音乐艺术节青年专业组金奖等。
在年轻古筝演奏家中,王相铷被认为是流行曲改编“纯筝无伴奏”的佼佼者,她认为纯筝无伴奏的演奏最能体现古筝的本色之美,旋律与伴奏均由古筝独立完成,让全曲一气呵成,韵味十足。她的筝声清丽飘逸,音色柔美亮丽,音乐表现力强。在古筝流行曲的改编上,凭借她对乐感和技法的娴熟把握,随手拈来,自成一体,听过的歌几乎都可以立刻用古筝呈现出来,求谱者众。(何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