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贪腐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4-10-30 20:32:06 中国文化网

 

  在西城检察院反贪局近三年查办的“小人物”贪腐案件中,犯罪主体基本分为三类,即单位财务人员、后勤人员以及企业某些项目的实施人员,其中,后勤财务人员占约60%,项目执行管理人员占40%。他们一般职级不高,为单位的一般工作人员,负责财务报销或者项目执行管理。这些犯罪人利用其职务带来的如接触现金、财务账目手续、项目物资等便利,通过虚报冒领、私自侵占单位物资等方式,实施犯罪。(人民网 10月30日)

  通过虚增报销、私自变卖项目结余物资、虚假申报项目成本侵吞公款,获取不正当利益,是“小人物”的常用手法。这些小人物通常是财务人员、后勤人员以及项目实施人员。他们在工作中容易接触到现金、政务账目、项目物资等,有的便利用职务之便,心存侥幸,搞起所谓的“副业”,地下小金库越来越满,甚至能超过每个月的工资收入。

  根据报道,这些人的犯罪手法虽然单一,但是涉案金额却高达4000万元,所谓“小腐巨贪”是也。“千里江堤,毁于蚁穴”,很多组织、公司的崩溃并不是从管理阶层开始,而是从最底层开始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肃清“小贪”十分重要。试问这些“小贪”没有被发现,然后步步高升,到了更高的位置,不就成了“大贪”?很多“老虎”就是从“蚂蚁”逐渐演化而来的。

  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带来一场风暴,这是所谓的蝴蝶效应。一个“小贪”蚕食国家利益,可能会带来十分可怕的后果。治理“小贪”,约束权力,修补制度漏洞就十分重要了。

  那要如何约束“小贪”呢?有过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单位上的财务和后勤人员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权力不小,加上约束少,有的人心术不正,难保不搞点所谓“副业”,偷偷蚕食国有资产。因此,加强制度约束,构建更为严格的“三角形”框架尤其重要。此外,加强监管,定期公开财务工作,让一切财务行为暴晒在阳光底下,对于约束和震慑“小贪”有一定效果。

  “小贪巨腐”多半是在道德操守上出了问题,认为拿点也没什么,能占的便宜当然得占。由此加强对干部的道德教育,深入践行核心价值观,牢记职业操守,或许能堵住“小贪”心理上的“小洞”。(文/王语真)

编辑: 来源:中国文化网综合
0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