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成都世运会主媒体中心特许零售店内,一只色彩绚丽、工艺精巧的编织托特包,吸引了不少目光。包面上,红、黑、黄、绿四色藤条编织出醒目的世运会徽,下方印有“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的赛会口号——这件充满匠心与温度的作品,正出自位于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的“香爱·有礼”美丽工坊。
在这场国际体育盛会中,传统编织非遗技艺与现代赛事元素完美融合,不仅成为展呈巴蜀文化的独特窗口,更讲述着基层扶残助残事业发展的故事。
非遗技艺编织世运梦想
残疾匠人展现自强风采
在位于大丰街道锦丰社区的“香爱·有礼”美丽工坊内,残疾匠人杨兴成正熟练地将编织材料弯折、交织。在他手中,四川非遗“挑一押一”技法得以灵活运用,每一道弧线、每一次挑押,都传递着传统藤编工艺的韵律与美感。工坊里,二十余位残疾员工正在加紧完成世运会特许商品的订单,这些融合非遗智慧与体育精神的作品,即将被送往世界各地。
“没想到我这老手艺还能走进世运会,被全世界看到,真的很骄傲!”杨兴成一边编织一边感慨。作为藤编技艺传承人,他十年间已带出百余名徒弟,帮助30余名残疾人通过竹编实现月均增收2000元。
政企协同一体推动
“双向奔赴”成就温暖名片
这款编织包走出四川、亮相国际,背后是一场精彩的“双向奔赴”。2024年,在新都区残联和大丰街道办的积极推动下,“香爱·有礼”团队主动对接世运会执委会,提出“让残疾匠人演绎会徽”的创意。其提交的藤编方案巧妙以世运会徽四色重构纹理,再经由AI技术优化菱格纹路,既传承非遗之美,又彰显现代设计理念,迅速获得执委会认可。
大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对培育残疾人优质就业项目非常重视,‘美丽工坊’是我们重点扶持的残疾人文创项目。从场地支持、资源整合到市场对接,我们积极陪伴工坊成长。”
“美丽工坊”编织就业梦想
指尖技艺传递城市温度
走进“美丽工坊”,随处可见残疾妇女们专注创作的身影。普普通通的竹条,在她们的巧手下化作一件件精美时尚的托特包、饰品与刺绣作品。工坊不仅传授传统技艺,更鼓励创新设计,引导学员融入现代审美与实用功能,让老手艺焕发新生命。
通过“非遗技艺+现代设计”的就业模式,工坊已带动全区3000余名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去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此外,“香爱・有礼”小程序商店上线运行为学员拓展了电商渠道,“电商+线下义卖”双轨并行,有效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持续赋能助力前行
打造残疾人就业创新高地
未来,大丰街道将继续加大对“美丽工坊”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挖掘适合残疾人的就业项目,强化技能培训与品牌建设,积极对接更多企业、平台资源,推动工坊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 新都区大丰街道:“美丽工坊”用技艺...
- “三秦文化”对外交流会客厅专题活动...
- 浙江启动“世界好礼”计划 以数字平...
- 中医泰斗吴传先纳阿联酋皇室御医马加...
- 经开区举办文创沙龙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 “烽火记忆·新童传承”——新都童声...
- “浙江有礼”以历史经典产业赋能 打...
- 陕西省“花儿朵朵向太阳”全省青少年...
-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电影《东...
- 灶膛中的余温
- 新都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中期检查工作...
- “香城少年行·非遗探秘”火热启幕!...
- 以球会友,“羽”动精彩——新都街道...
- 清华美院名家讲堂|孔达达:艺术品评...
- “成都文化四季风·音乐消夏”燃动青...
- 成都市新都区2025“夏日音浪·‘暑'...
- 校地联动谱华章 红色基因永传承
- “三秦四季 向美而聚” 陕西省文化...
- 舞台剧《圆缘小济·神镜2049》杭州成...
- 《圆缘小济:神镜2049》首演:点亮一...
- 东莞原创精品粤剧《最是女儿香》即将...
- 2025市民文化艺术周锦盛大启幕
- 易洪永:传统智慧与现代心理疗愈
-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呈现 第六届 VH ...
- 杭师大美院邀名家进校园,多学科教育...
- 2025年陕西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
- 漆彩千年,笔墨传家——走进新弘祥合...
- 第九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25...
- 盛泽天悦:以丹青绘就山河,以匠心铸...
- 当“紫气东来”遇见“鹿栖山水”: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