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心助力中俄人文交流深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4-08-18 17:44:26 中国文化网

 

  8月8日,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以下简称为“莫斯科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在通过微信认证后正式改版上线,成为首家开通机构认证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微信公众平台,为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及“内内沟通、内外沟通、外外沟通”建立了新的渠道。而这仅仅是莫斯科中心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

  正式揭牌一年多以来,莫斯科中心从零起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围绕“文化交流、教学培训、思想对话、信息服务”四大职能,常态化开展活动,广泛开展交融互鉴,全面、协调、持续地推广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巩固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人文基础贡献着一份力量。

  在文化交流方面,莫斯科中心一年多来常态化、不间断在中心内举办文艺演出、展览等各类活动逾百场,其中不乏“品读中国”读书周、莫斯科浙江文化节、“圆明重光——圆明园旅游文化莫斯科展”、“影动梦想——中国当代动漫艺术展”、文化中心周年庆典、湖北省非遗展等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今年以来,莫斯科中心在将当地民众“请进来”的同时,更加注重将文化活动“送出去”,频频与莫斯科当地重量级文化机构合作,在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格林卡音乐博物馆等当地一流场馆举办多场活动,影响力覆盖范围扩展到了莫斯科中心之外。其中,仅在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礼乐中国——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商周青铜器特展”这一项活动的参观人数就高达5.49万人次。如此众多的观众数量是在莫斯科中心内部场地举办活动所难以企及的,这也让莫斯科中心坚定了今后继续采用这种模式策划实施文化交流活动的信心。

  在教学培训方面,莫斯科中心以当地民众的喜好和需求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制定长期计划,精心设计课程,实施了初级汉语、少儿汉语、武当武术等培训项目,并先后组织了剪纸、书法、国画、健身气功等短期培训班。由于这些课程都迎合了民众的实际需求,因此报名十分踊跃,几乎每个班在报满之后还会接到大量的报名申请。

  在思想对话方面,莫斯科中心已举办“发现中国”系列讲座近40场,走上文化中心讲坛的主讲人包括导演孟京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作家王跃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等。此外,莫斯科中心也十分重视以汉学家工作为新抓手加强中俄思想文化交流。汉学家这一既了解中华文化又了解本国国情的特殊群体,在中外思想交流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有着先天的优势,莫斯科中心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先后邀请卢基扬诺夫、维诺戈罗茨基、米利亚纽克等俄罗斯知名汉学家来中心举办讲座,通过俄罗斯人讲中国文化,使得俄罗斯民众感觉更亲切,沟通无障碍,也更加容易接受其中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

  在信息服务方面,莫斯科中心力求走在时代前列,积极引进信息传播的最新技术和理念。在建成藏书近万册、拥有现代化集成管理系统的传统图书馆之后,莫斯科中心又在海外文化中心中率先推出了数字图书馆系统,该系统包含2万册电子图书、100种中国国情综合年鉴、241种工具书和20种报纸,是研究和了解中国的高端资料库。读者只要通过互联网登录就可以实现在线阅读、全文检索、离线借阅、移动阅读、复制、下载等功能。对于当下最流行的新媒体和社交网络,莫斯科中心自然也是十分重视,分别在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络“联系”,与国内最火的社交平台微信上建立机构宣传平台,从而打造了以驻在国社交网络与本土社交网络“双轮驱动”的新媒体宣传体系,将莫斯科中心的信息覆盖面从局限的现实空间延伸到了无限的网络空间。

  文化交流至柔、若水,直指心灵。莫斯科中心通过这一年多来的工作,获得了人气,收获了口碑,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形象。随着中俄关系已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人文领域交流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人文交流与合作已不仅仅只是中俄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扩大与深化其他各领域交流的前提和基础。秉承“优质、普及、友好、合作”的宗旨,莫斯科中心传递着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理念,为承担起巩固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文化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文化作为,继续履行着自己的光荣使命。(张中华 王 剑)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