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修缮古老建筑 让历史“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4-23 09:32:21 中国文化网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成都市新都区不断加大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力度,通过原生态、低碳环保的传统技艺对其进行修缮加固、修旧如旧,让其焕发生机。

位于斑竹园街道复兴街的王爷庙是2024年新增认定的成都市第二十四批历史建筑,自清光绪二年(1876年)修建至今,王爷庙从一开始被人们供奉祈求风平浪止、一帆风顺,到民国时期作为斑竹园毗河水运码头栈房,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为解决粮食储藏需求,将王爷庙改建作为镇粮站种子保管仓库。

图片1.png

图片2.png

王爷庙修缮前

岁月更迭,王爷庙历经风霜,早已失去了夕日风采,梁架糟朽,石柱上题刻联部分被涂抹覆盖,木雕构件也有损毁,整体保存较差。为最大限度地恢复王爷庙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新都区遵循“保持原有形制、原有结构、原有材料、原有工艺”的维修设计原则,对王爷庙的梁柱、石雕、墙体等进行全面修缮。

图片3.png

图片4.png

王爷庙修缮后

随着修缮工作的圆满结束,王爷庙也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了群众面前。历史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技艺和审美观念,寄托着一代人的历史记忆。下一步,新都区将继续深入开展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还原建筑历史风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