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英杰当代书法家 篆刻艺术

发布时间:2016-12-22 09:12:05 中国文化网

\

  个人简介

  闫英杰,1968年生,陕西洛南人,自幼好学,唯喜书画篆刻。书法作品以篆、隶相揉,取简帛之骨,逐步形成了飘逸俊秀、典雅善变之风貌,优擅篆刻、尊古立新、下刀狠准、意境高古,深得文人雅士之厚爱。现为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会员,商洛书法家协会会员,洛南县文史专员。随后拜读了先生的篆刻作品,先生并赐字一幅留作纪念,仓颉艺术研究会会员、陕西省书协会员、我市首家篆刻印社——商山印社社长,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会员。

  其作品入选:“中国西部书画大赛及展览”作品集;“当代诗联书法大展赛”获奖;“西冷印社首届国际三大展”书法作品集;“陕西省第三届篆刻艺术展”;“迎国庆陕西省青年书法大展”等。

  承古鉴今,勇出新意——说说闫英杰的篆刻艺术

  何君文

  雄而有韵,秀而有骨的商山洛水,为我们打造了仓颉造字的千古传奇,钟灵毓秀的人文环境,又使洛南这块文化古邑,在传承延续书法艺术的心路历程上,愈益焕发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局面中,有一位篆书领域崭露头角,日益引起人们瞩目的青年,他就是洛南县青年书法家闫英杰。

  书法之妙,首在用笔,尽于方圆。显然,用笔上能够正确地提按转使,磨练运用,至于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充分地展现出意先笔后,潇洒流落之美,是每位书法家所要直面的永恒的追求。

  英杰自幼嗜学,酷爱篆书,在顽强的探索实践中,他非常清楚:篆尚宛而通,要抒发自然之妙,达自由之境,臻妙趣天成,篆书在用笔的要求上,必须付出较之于楷、行、草诸体更为严格,更呕心沥血的磨炼,那就是:藏头护尾,力在字中,笔笔中锋,宛转活通。他大篆、小篆、篆刻乃至于帛书汉简在长期锻炼中经过相互渗透,已经筋动血融,浑然一体,密不可分,清晰地烙印下了甲骨文、金文到石鼓文,小篆至清代篆书大家们的风骨,体现了他在学习,汲取与消化前人的道路上,初学分布,先务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质量互变的过程。在他那一摞摞的篆刻、印章、篆书习作里,他如数家珍,似在诉之知己,又若仍沉浸于其中,神往地表达了他对传统篆书美的心仪之情——石鼓文是在由甲骨文、金文的演化过程中,先人们整饬、规范的典型,是由朴素天真向追求平整端凝、殊古异今的分水岭。

  正是这样,在他屡次发表的“静观”二字大篆书中,他有意识地将由“观”到“静”二字欹侧直上使整幅作品又回复到先人的那种仰观俯察,远诸近取,以类万象的状态之中,使人一下子想到了八卦中地泽临(即临逢百物观求之之意)的象数理义,由衷地表达了他的睿智与才思。

  他通常的大篆作品中,善于放大书写,运笔上带操方润,将浓遂枯。布局上,两字或短幅作品的底部结体,多上下高低不一,却又生机灵动,表现出质朴而逸趣盎然。这是他效法清代篆书大家们的特别是吴昌硕影响的结果。

  他的条屏或大幅篆书,则在气韵生动的同时,更讲究气脉贯通、顾盼映带,使人很容易感受到他在力求真实地再现先人规范整饬、朴拙厚重、酣畅淋漓时的精神状态与感情波澜。

  他在学李斯小篆上,笔画上中锋运笔,藏头护尾,骨肉停匀,宛转活通,结体上重心随移,很有弯铁玉箸、气势飞扬的气象。

  治印上,他拿起自己那七八摞摞印稿,特别指出个别印章善于巧借妙用,能于方才之中与乾坤之大,咫尺之间见万里之遥。为政要部门治印,他多取法汉印,字体粗犷而禁危端庄、平正通达而又刀法劲挺爽利。

  英杰的这种交互穿插渗透、寻流塑源的治学方法,表明了自己鲜明的立场:一方面他要恪遵李斯小篆的森严法度,表现端严方整、气象磊落的庙堂大气,在秦篆的根基里修真养性;另一方面,他又要在石鼓文和皖派、吴昌硕的创新和启示下,舒展朴茂苍拙、气势飞动、天真浪漫的情趣,开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视野。因而事实显露出他这种标本兼顾,纵放由心的统摄把握,表达了传统书法中行所特有的魅力——那是生命的活力、运动的气势和音乐的节奏!

  作品赏析

\

\

\

\

\

\

\

\

\

\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