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纪录片作品不但要有社会担当,更要真实准确地记录时代。古往今来,任何文艺作品只有具备时代性才会在宏大的时空维度下具有历史性。也只有忠实地记录所处时代及其深刻变化的作品才会在时光的长轴中存留下不朽的基因。
4月24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六集纪录片《长江之歌》真实地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大美自然和历史文化。该片全面记录了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长江全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方面发生的转折性变化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在一个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中,记录中国发展战略和生态理念的变迁是中国纪录片人难得的时代机遇。而是否能将全部的激情和真诚都融入到宏大的社会变革,将自己奉献给伟大的时代,这也是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时响应总书记讲话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对母亲河发自内心的热爱全力投入了拍摄活动。《长江之歌》摄制组从三江源头到长江入海口,行程上万公里,历经风霜雪雨,遭遇塌方、泥石流等危险,展开了历时五年的艰辛拍摄。因为有他们的奉献,母亲河长江才再次以精彩和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眼前。
1、胸怀人文温度,方能记录伟大时代
人类文明史上,耀眼的黄金时代都会因伟大的记录而更显生动。纪录片没有统计数据的冰冷和方志年鉴的严肃,在所有艺术形态中,它所承载的历史更有人文温度和艺术感染力。
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凸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刻响应着时代的脉动,在《长江之歌》开篇伊始,便设定了国家重大题材高屋建瓴的内容基调,摄制团队为大江立传、为中国写史。《长江之歌》中既有对上游的巴蜀文明、中游的荆楚文明、下游的吴越文明的精彩呈现,也有对过去粗放式发展所造成的各种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的客观展示。
虽然《长江之歌》每一集中都有国家层面的宏大战略行为,但更多的还是依靠记录一个个参与单位、一个个普通人物的小故事链结成篇。通过《长江之歌》六集记录,云南丽江市玉龙县鲁甸村杨继勇从砍伐到种植中草药;四川米易县马鹿寨村的张邦祥从网箱养殖转为种植800棵芒果树;还有国产基础软件研究的追梦者,武汉“光谷”的冯裕才;浙江松阳陈家铺村山中书店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拉近了重大题材和每个个体命运间的距离。《长江之歌》这样富有时代属性和人文痕迹的纪录片,还自然而然地携带了珍贵文献属性和史料价值,其必然会对当下及后世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2、富有社会良心,方能承担历史使命
《长江之歌》全面展现了国家在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所采取的有效举措和取得的成果,也深度记录了这场规模和力度空前的国家战略之下的两岸民生状况。
我国老一辈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刘德源先生曾经指出“纪录电影事业是一个社会良知系统”。众所周知,纪录片会触碰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甚至涉及于公序良俗和道德良知,记录时代的哪些内容一直是考验拍摄者观察能力以及社会道德良知的重要标准。
在《长江之歌》中,沿江的水污染、土地污染、围垦养殖、乱砍乱伐、空气污染……曾经都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对于这些社会负面元素,片中没有盲目掩饰,而是秉持纪录片人客观的创作原则,真实记录,大胆呈现。《长江之歌》并没有一味歌颂时代或抨击社会,而是恰当地把一场规模空前的长江生态大保护行动进程全部揽入片中。它如史学家一般,冷静地把一个剧变的时代呈献给观众、留给历史,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和长江大保护的一段珍贵的影像档案。
3、于无声处自然教化,方能推动生态意识自觉
《长江之歌》从始至终都以优秀的纪录片形态和正能量的内容来打动观众,并依靠对长江母亲河深厚的情感陶冶人的心灵。片中宏大叙事和小人物故事并存,神来之笔和娓娓相道杂糅:从长江干线货运到中欧班列运行;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到自由摄影师郑云峰;从贵州黎明村村民罗兴忠到上海光源科学中心副主任刘波……在广泛、纵深的历史地理和时代大背景下,讲述了一个个充满能量的故事单元。
《长江之歌》坚持用时尚、年轻、国际化的艺术手法来讲述中国故事。全过程调用了航拍、水下摄影、延时摄影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在不背离纪录片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尝试,使六集作品更具观赏性、时代感,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依靠大美画面愉悦人的精神。
有人说纪录片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视觉本底。因为历史无法回转,只能继承发展。但纪录片中的历史却可以反复“倒带”,让人们以史为鉴,用影像资料来警示当下。
六集纪录片,上下五千年。《长江之歌》以贯通古今的生态理念为核心,诠释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传递出中国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过程中,千年不变的精神内核和强大的凝聚力。
《长江之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升华人们的理想。其中所记录的历史传统、智慧力量、生活方式、道德风俗也都会超越时空、惠及当下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
(黄宏少将 国防大学教授,前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负责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