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以创新为核心 四川吹响“决胜全面小康”冲锋号

发布时间:2015-11-17 19:44:09 中国文化网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1月16日至17日在成都举行。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

  这次会议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回答了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吹响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具有里程碑和转折点意义。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表示,自古以来,治蜀都有一套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方法与策略。这种艺术亦即“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这是因为四川具有自己独特的地理和人文资源,四川盆地独一无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四川亮出的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大牌,这是新招、实招、妙招,这是与西部其他省市不同之处。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两个文件,即《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一个会议两个决议,在中国西部省级全会中是唯一的。通过全面创新改革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手段方法与目标任务非常清楚,与党的十八届五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度一致,具有四川特色,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四川版本、四川战术。

  起点高、落点准、措施实、反响好 全会体现“五个精准”

  李后强认为,这次全会起点高、落点准、措施实、反响好,可以用“五个精准”来概括会议特点。即中央精神贯彻落实精准;国际国内大势洞察精准;省情特点把握精准;重点工作部署精准;保障措施提供精准。

  对此,他深入解读到,首先,中央精神贯彻落实精准。此次会议吃透了中央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切实贯彻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作为硬性要求,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庄严承诺,把决胜阶段作为冲刺时期,把转型发展作为关键任务,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作为主攻方向,落实中央精神不折不扣。

  其次,国际国内大势洞察精准。立足四川,放眼全球,深刻洞察发展新形势,国内外变化新趋势,准确把握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外延和发生的新变化,对经济新常态给四川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清醒,对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变有思想准备,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带来的影响有应对措施。以五大理念引领新发展,力求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顺应人民生活新期待。

  第三,省情特点把握精准。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广泛收集第一手信息,充分掌握群众新期待、社会新变化、时代新要求,认识到“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工业支撑不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军民深度融合尚待加强,城乡一体化水平低,每年将有10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经济开放程度不高,经济与社会不够协调,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屏障建设任务紧迫,法治建设有待加强,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任务很重等,必须对症施策,标本兼治。

  第四,重点工作部署精准。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未来五年全部工作中,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把成德绵区域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结构、人才结构基本转型,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先进制造强省建设,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和新型城镇化不以人为核心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第五,保障措施提供精准。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改进评价体系,增强干部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增强党组织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推进法治四川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培养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

  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 应做到“五个有机结合”

  在十二五期间,四川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年GDP有望超过3万亿元,成都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经济总量过亿的市州达到14个,过百亿县(市区)105个,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296家,出川高速公里17条(总里程6000公里),出川铁路9条(总里程468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29万公里,“四江六港”建设实现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233万标箱。

  李后强表示,十二五期间,四川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经济总量在全国排位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是艰辛探索的五年,改革开放的五年,创造辉煌的五年,追赶跨越的五年。这是贯彻“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思想,特别是落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结果。

  如何更好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他表示,应该坚持做到“五个有机结合”。

  一是四川性与全国性的有机结合。从四川实际出发,始终牢记发展不足的基本省情,准确把握发展的新特征,专注发展定力,规划要坚持中央精神与四川特点的紧密结合,把中央新部署新要求与省委既有部署对接起来,在发展目标、战略重点、重大举措上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走出有四川特色的全面小康道路。

  二是人民性与规律性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把增进全省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激发人民的创业积极性,解答人民的新疑惑,回应人民的新期待,以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同时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不能脱离实际和违背客观规律,把人民性和规律性统一起来。

  三是前瞻性与操作性的有机结合。坚持战略谋划与操作实践相衔接,切实贯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既体现管宏观、管长远、管全局,又要有突出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通天气、接地气,把宏观规划与可行性有机结合。保持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四川有机遇、有基础、有潜力。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为“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与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是实招、新招、妙招,使前瞻性不落空,操作性很具体。

  四是紧迫性与长远性的有机结合。经济强省就是要“总量大、结构优、创新强、质量好”。要把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统一,把中央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转化为四川实践,引领和推动十三五发展。既要解决眼前紧迫的具体问题又要为长远发展打基础,坚持功不必在我,多考虑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安全发展。大力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在川西北发展生态经济,实施退耕还湿、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等工程,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五是重点性与一般性的有机结合。中央强调“小康”是指发展水平,“全面”是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四川实现全面小康不但是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两个翻番”,更重要的是必须全面补齐各种“短板”。坚持全面规划与重点突破相协调,既下好“一盘棋”,注重“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又抓住“牛鼻子”,突出重点区域、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攻坚。把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取出来作为主要靶子,又照顾一般性和日常性事务工作,体现唯物辩证法思想,使各方面工作系统地协调发展。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